随着社会逐渐发展,世界人口快速增加,人类无节制利用自然资源、砍伐大面积森林和扩大农业耕地范围以及盲目推进城市化进程等行为,引起物种大量灭绝,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人们逐渐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仅会破坏自然,更会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多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法律法规,党中央提出了“规定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旨在保护我国生态平衡及促进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下面介绍一种濒危树种—崖柏。
1.品种介绍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柏科崖柏属植物,常绿大乔木。崖柏树皮灰褐或褐色,长条薄片状开裂。崖柏枝密集、开展,小枝扁平、多排列成平面。崖柏叶为鳞形,交互对生。崖柏雌雄同株,花单性,单生小枝顶端。崖柏花期5月,球果9月成熟。崖柏球果椭圆形至卵圆形,当年成熟。崖柏种子扁平,两侧具薄翅。分布于中国四川城口和重庆的城口县大巴山南麓。朝鲜也有分布。
崖柏根系发达,陡崖上生长良好,有抗强风和护坡的作用,在土壤条件好的地段生长快,可长成高20米以上,胸径达2米。阳性树,稍耐阴,耐瘠薄干燥土壤,喜空气湿润和钙质土壤,要求气温适中,多见于山谷、山坡或山脊,裸露的岩石缝中也有生长。
2. 崖柏的价值
崖柏具有很广泛的用途,木材坚硬耐用,可供建筑、舟车、器具、家具、农具等用;叶可提取芳香油或为制残香的原料;也可栽植为庭园观赏绿化树,宜孤植或丛植,或用作绿篱。崖柏不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商品化崖柏的市场需求量极大,售价特高。在中国市场上每株小苗8—10元。
崖柏是中国特有树种,由于乱砍滥伐,生境破坏,致使分布范围日趋缩小。现存数量极为稀少,被国际学术界评估为世界上最稀有的树种之一,定为极危等级。近来,IUCN的一个专家组(SSC)已将崖柏评估为*的极危级(CR)物种。目前仅在悬崖峭壁和山脊上有小片的崖柏林分布,但岩生植株多呈大灌木状。
沟谷通道的消失,使原有的大居群破碎化,导致普遍的近亲杂交,造成种子萌芽率降低和实生苗减少,自然更新困难。种群现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正面临绝灭的危险。崖柏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和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迫在眉睫。为了进一步保护天然资源,中国建设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使崖柏这一世界*极危树种得到及时保护。
3. 崖柏繁殖推广技术
但仅采取保护措施是远远不够的,需利用全新的植物克隆技术来扩大种群,尽可能挽救这些已面临绝迹的珍稀植物,使已破碎化的居群得以连接和恢复。专家认为,利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 对崖柏进行快速繁殖,对崖柏这一世界濒危珍稀植物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将使这一世界极危树种得到及时抢救,而且能使极其脆弱的崖柏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恢复。
该技术适应性极广,可生产季节长,繁殖系数高,大规模生产成本低。一年都可用此法连续快繁多次,从第二代起可按几何级数高效快繁。生产繁殖成本随着快繁代数的增加而不断得到稀释和降低。利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对崖柏这类世界极危珍稀植物的快繁,对扩大崖柏的野生种群和保存崖柏的遗传多样性有着现实意义。